第572节
??…… ??浙江杭州,巡抚衙门。 ??章黎到任以后首先办了两件事,第一是配合对陈泰亲属的调查,因为涉及的人多,所以巡抚衙门也是出了力的。 ??第二件,就是传达皇帝旨意,取消自景泰元年始设的杭州钞关。 ??所谓钞关就是官府在一些商运中心设置的征收商货税款的税关,杭州钞关实际上也是运河钞关,就是设置在京杭大运河上的。 ??具体的做法,就是对过往船只、商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。 ??京杭大运河上除了杭州钞关,还有临清、济宁、徐州、淮安、扬州和浒墅关等。 ??所以杭州钞关取消,只是开始。 ??我们后世人都知道,内地设置关卡收税,肯定是伤害商业的。本质上海关也是一种关卡,为了促进贸易,现代国家还不是互相约定减税? ??对于当下的明朝来说,钞关并不能说完全的坏,毕竟它还是带来一定收入的,而且针对商人课税本来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。 ??但问题就在于,完全的管理不善导致地方官员巧立名目,增加各种苛捐杂税,造成了商人的负担大大增加,而这个地方完全成为了贪官的温床。 ??不管上面的规矩怎么定,下面的人就是乱收钱。尤其京杭运河一路北上,过个关交个钱,做一趟生意能挣几个钱? ??朱厚照是觉得反正朝廷收不到这些银子,干脆取消了算了。 ??章黎则是想把这个举动作为一种标志性的事件,来鼓励浙江的商人更多的出海。 ??所以今日的巡抚衙门是济济一堂,官员代表,商人代表全都来了。 ??开海以后,因为丝绸和瓷器的大量出海,已经开始在浙北区域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‘产业区域’,这个词用到大明还真是头一回。 ??不过事实确实如此,至于道理也不深刻,仅仅就是赚钱而已。 ??与此同时,杭州城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织布作坊应运而生,他们收桑农的蚕丝,雇织机的工人,一条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出口的产业链已经完全成形。 ??以依附于梅可甲的大明南洋公司为主的几个商家,都已经是拥有上千织机的大商人了! ??章黎代表的是远在京师的皇帝,他对今天的来客宣布,“自朝廷开海以后,每年数百万两的海贸银已经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国库来源之一,朝中上下也都认识到开海、贸易对于大明的重要性。本官新任浙江巡抚,被嘱咐的首要职责,同样是要维护好海贸逐渐向好的大局,这是圣上的旨意!不仅如此,朝廷还准备筹建水师,用以保护我大明商人的商路安全!所以各位尽可放心,往后大明与海外的贸易只会日益繁盛,各位也会有赚不完的银子,还有,还有……陛下也曾嘱咐过本官,有一句话要带给浙江的商人。” ??这句话是用写的,章黎双臂一张,两边大字条幅落下,是一句白话文:不管你们把商船开到哪里,大明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! ??商人们大概这辈子也没感受到朝廷对他们有这样的重视,反而全是陌生感。 ??“陛下,真的要保护我等?” ??人们将目光投向梅可甲,毕竟这是老熟人,章黎刚刚才来,都不了解。 ??梅可甲也是点头,“此事千真万确。陛下说,大明的商人也是大明百姓,只要遵纪守法,不做危害朝廷之事,凭什么不保护?” ??其实出海做生意,倭寇、海盗还确实是个问题,如果朝廷真的有意要筹建水师,商人肯定是举双手欢迎。 ??“原本朝廷在福建泉州也有水师,不过船小人少。但自今年开始,大明就要开始建造两千料大船了。” ??章黎点头,必须得这样,这官当起来才过瘾! ??第六百二十一章 越发繁荣的杭州 ??朱厚照本人并不懂得棉纺织业中的相关技术原理以及如何改进,虽然的意识里类似珍妮机这种纺织设备都代表着落后,但他还是造不出来。 ??不过这并不致命,改良织机这并不是什么只有外国人会而中国人不会的天顶星科技,技术能否发展,其关键在于需求。 ??就像一场惨烈的战争可以促进火枪火炮的技术进步。 ??一旦开展贸易,那么贸易本身就会自发性的产生改善生产技术的动力。 ??再说了,仅仅把织机改良其实只是一个很有限的改变。 ??剩余的,例如航海技术要不要提升?造船技术要不要提升?烧陶瓷、制茶叶这些有没有改进地方? ??这些如果都靠朱厚照自己点科技树,那他得带个人工智能才行。 ??而且如果商业的环境不改变,贸易的理念不改变,生产力提升的动力消失了,那怎么办? ??商业嗨是个竞争的事,你不可能改良一次后面就一招鲜吃遍天了,后续的改良谁来做? ??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肯定是从底层逻辑对大明的商业环境进行重塑,发动人民的力量,让出海贸易开放到民间。 ??这是区别于海禁以前,明朝早期的朝贡贸易的地方。 ??过去三四年,凡是王琼、梅可甲送往京师的奏疏,朱厚照都会强调,浙江、福建多山少地,商业虽为末业,但对农业是重要的补充,要注意鼓励并规范。 ??浙北的乡村老百姓慢慢的也把织绵、织布当做是种田之外的重要副业。 ??杭州城里挂起了好多织机作坊,从最普通的织机工匠到经营作坊的大户、小户,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已经将正德元年开海时的血迹擦洗的干干净净。 ??巡抚衙门里传出了消息,杭州钞关取消、朝廷要建水师保护大明的商船……这些以往听着都有些科幻的说法真真切切的发生了。 ??没有资格进衙门的小户们也派了人在门口探听消息,一听说是这样,满大街的家丁哄一下散开,随后各找各路,各回各家。 ??“你说的可是真的?” ??一座平常的一进院落里,一个老人家扶着拐杖站起来。 ??这家人姓宋,也有十多架织机,在这杭州城里不算小,当然,也不算大。 ??“小的不敢撒谎,现在外面都传开了。” ??宋老头一辈子经验丰富,对于这种纯粹的好消息总是会怀疑,“那么建水师的银子呢?官府有没有让商人认捐?” ??禀报的小厮这下傻眼了,支支吾吾的,“这……倒没人说起。要不小的再去打听一下?” ??“好,你去你去。” ??宋老头的边上还站了一个他的孙女,二八年华,眼睛水灵灵的,皮肤特有江南女子的白皙和软嫩,给人一种非常干净的感觉。 ??“爷爷的意思,官府是借此机会让商户出银子?” ??宋老头略有叹气,“只是说有这种可能。不过如果那些水师真的是保护商船的,认捐些银子倒也无妨,只怕最后这水师再向咱们收一回保护费。” ??话这样摊开来说,确实有些像官府以往的作风。 ??“应当不至于……孙女听说圣上英明神武,绝对不会允许下面的官员这样胡乱作为。” ??“大明朝啊,大着呢,圣上是好心,但揣着坏心的人多的是,有的时候顾得了北边,便顾不了南边。不过操那等心也无用,朝廷既然鼓励丝纺经商,咱们这生意就还能做。现在一切都还好吧?” ??“爷爷放心,桑丝、匠户都一切正常。只要今年南洋公司还照常出海,那咱们的货也都卖得出去。只不过孙女觉得也不能一直就这么守着这十几台织机。” ??“你心倒是野。你爹要是能守住,我死也瞑目了,多少人连守都守不住。” ??姑娘名宋温雪,她生得一双黛眉,跳动起来有种智慧染出的锋利,“爷爷,孙女儿自从接手经营这织机作坊,便时时刻刻心都悬着。果不其然,正德四年的收益就照去年下降了两成,若是孙女儿经营不善倒也罢了,可大明南洋公司的收益也下降了,虽说现在还行,但这生意……总是有些令人担心。” ??“做生意就是这样,步步都不容易。不过又能怎么办?” ??“能不能想个办法?让咱们家织出的丝绸和别家不一样?” ??“什么意思?” ??宋温雪伸出素手从袖口里拿出个不一样的东西,“杭州城里也有海外来的人,听他们所说,那边的建筑、街道、城市都和大明不一样。那咱们可不可以织出一些他们更能接受的图案?” ??他们两人讨论的时候,刚刚出去探听消息的人也回来了。 ??小厮气喘吁吁的,又过来回禀,“老爷,钞关取消肯定是真的,绝对错不了。至于筹建水师是否认捐,现在是自愿原则。官府不强制,不过也有人与老爷是一样的想法,主动认捐了。最多的是张佑容家,认捐了五千两银子。” ??宋老头嘀咕起来了,“自愿?” ??“嗯!是这样。” ??“啧。” ??这就讨厌了,别的家认捐,你说他们认捐不认捐?不认捐的话,到时候出了什么事情,官府不给你保护,那不是歇菜了。 ??当然了,官府还是会说话的,这叫自愿,没人强制你。 ??…… ??…… ??巡抚衙门里,章黎、梅可甲以及谷大用都在。 ??他们是蛮开心的。 ??“……商户反响热烈,主动纳捐,襄助朝廷。”章黎手中提着毛笔,笑着说:“这封奏疏就这样写如何?” ??梅、谷二人都觉得没什么问题,“陛下此番降下善政,商户们感念君恩,合情合理。” ??“接下来,便是今年的商船出海了。” ??现代人可能不理解,在风帆时代,人类要在大海上航行,一定要注意一个东西——季风。 ??所以明朝的倭患很多都集中于三至五月,因为这个时候从日本出发可以借助季风抵达中国沿海,抢完一波之后,季节转换,风向改变,倭寇又能直接回去。 ??对于贸易来说,大明现在的路线主要是两条,一条是在上半年这个时间段出海,往日本去,然后在冬季风向再改变时回来; ??另一条是在10月份,长江口以南开始吹东北季风,这个时候商船满载货物可以一路向南,甚至能够穿越马六甲海峡。等到来年的夏天开始刮西南季风的时候,就可以起航北上。 ??所以再过两个月回来的船队,就是去年出去的。 ??章黎将最后的字落笔,然后说:“这也是封报喜的奏疏,还是得快些递给陛下。至于接下来的事,平海伯,什么时候咱们去看看那两千料的宝船?有了商人纳捐以后,这银子便更加充裕了。” ??为了筹建水师,皇帝在大朝会上已经先期拨下四十六万两白银,其中二十万两用于建造大船,这些船只的售价在两千两一艘,已经不便宜了。 ??不过皇帝现在有钱,大手一挥就是二十万两,先造100艘再说,这要是拉到海上去,那船队的规模光是吓就得把倭寇吓死。 ??当然了,有钱是一回事,花三年还是十年才造出来又是另一回事,原料、工匠、船坞数量都是限制因素,章黎提出这个时候要去看,也并非只是参观。 ??如何有效的缓解各种限制因素才是关键,所谓务实而具体的工作指的就是这些。 ??“只要中丞有时间,随时都可以去看。” ??“那就后日?到时候让布政使司的人一起,那宋衡原先是掌过京城规划司的人物,咱们都去见识见识。” ??“好!” ??梅可甲走出巡抚衙门以后还是有些不习惯,毕竟换了人了嘛。不过……章黎似乎也并不逊于王琼多少,无论怎样,这也是个实干家。 ??在他走后,巡抚衙门里也牵出一匹骏马,随后带着那封奏疏迅速北上,被它一路甩在身后的就是那座所有人都身在其中,又眼见着它越发繁荣的杭州城。 ??第六百二十二章 正德理政